凌晨的U19女排世锦赛现场,记分牌定格在3比0的瞬间,中国姑娘们欢呼着抱作一团。可镜头扫到场边,主教练袁志那张面无表情的脸,活像被欠了八百吊钱似的。这场景可把网友看急眼了——明明赢了球,怎么教练反倒成了众矢之的?
事情还得从那个叫李一依的姑娘说起。打意大利那场,这丫头跟开了挂似的,9次进攻拿下5分,一传接得稳当,发球又刁钻,活脱脱是个全能战士。可袁指导偏在第四局关键分把她换下场,气得球迷直拍大腿:"这操作比老太太摸电门还让人摸不着头脑!"更邪门的是,自打那以后李一依就像被按在冷板凳上焊死了,任谁都想不通这出"雪藏好戏"演的是哪一折。
等到对阵比利时,袁指导突然又换了副面孔。李一依明明状态差得跟宿醉未醒似的,12次扣球砸飞5个,场上跑位乱得像没头苍蝇。场边观众急得直跺脚:"换人啊!这姑娘脚底下都拌蒜了!"可袁指导稳坐钓鱼台,那架势活像庙里的泥菩萨,就差手里再捻串佛珠。要不是姑娘们最后时刻集体爆种,愣是从24比17的绝境里连扳8分,这场面还真不好收场。
要说这袁指导的执教风格,那可真是"老和尚的百衲衣——全是谜"。打意大利时把状态火热的球员按在替补席,打比利时又让梦游的队员打满全场。球迷们掰着手指头算账:这两场要是调兵遣将灵活点,没准现在咱们早锁定胜局了。看台上有个老球迷说得在理:"排球场又不是烙煎饼,哪能总按一个套路翻面儿?"
技术统计不会骗人。李一依对意大利那场的扣球成功率高达56%,这数据放在青年赛事里绝对算尖子生。可到了比利时战就断崖式跌到17%,活像换了个人。懂行的都明白,年轻球员状态起伏本正常,可教练的职责不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?就像炒菜得看火候,该添柴时添柴,该撤火时撤火,哪有守着灶台干瞪眼的道理。
最让人挠头的是二传施佳仪的发挥。那传球线路被对手摸得门儿清,简直像给比利时队送助攻大礼包。场边助教急得直扯领带,袁指导却还在淡定嚼口香糖。有网友调侃:"这哪是临场指挥,分明是现场观摩教学赛。"要不是姑娘们自发调整战术,靠陈晓辉那手"导弹级"发球力挽狂澜,这锅怕是甩不脱了。
说起来袁志也是老排球人了,当年当运动员时那股子机灵劲儿哪去了?现在执教倒把"以不变应万变"玩成了行为艺术。球迷们翻出他当队员时的比赛录像,那会儿可是出了名的"小诸葛",怎么戴上教练帽反而像被下了降头似的。有人嘀咕:"该不会是当助教当久了,忘了怎么拍板吧?"
对比隔壁意大利教练的激情指挥,袁指导那副"老僧入定"的做派更显突兀。意队主帅喊暂停时恨不得拿战术板画穿,咱们这儿倒好,暂停时间全用来集体发呆。有现场观众拍下视频:比利时队第二局领先7分时,镜头扫到中国教练席,好家伙,几位助教急得抓耳挠腮,主教练却还在慢条斯理翻数据本,这心理素质不去拆炸弹真是屈才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群十几岁的小姑娘是真争气。眼看第二局要交代了,硬是咬着牙连追8分,那场面比过山车还刺激。队长王音迪扯着嗓子喊话的镜头特写,活脱脱是现实版"女排精神"代言人。可惜这般血性表现,赛后采访里姑娘们都说"靠团队自己调整",半句没提教练布置——这话里话外的味道,明眼人都咂摸得出。
技术分析专家点出关键:现代排球讲究"扬长避短"。像李一依这样攻强守弱的接应,本该像瑞士军刀似的用在刀刃上。可咱们偏把她当铁榔头使,也不管对面是钢板还是豆腐。数据不会说谎,对阵比利时时对方专抓她这个防守漏洞打,活像饿狼见了肉骨头。这要搁电商平台,绝对算得上"货不对板"的差评案例。
更绝的是第三局那个争议换人。当时全队气势如虹,袁指导突然祭出"迷惑操作",差点把煮熟的鸭子放飞了。直播弹幕瞬间炸锅:"这换人比我的股票走势还迷!""建议教练席装个弹幕机,好歹听听群众呼声!"体育论坛里老球迷说得实在:"带年轻队伍就像放风筝,该松线时松线,该收线时收线,哪有攥着线轴不撒手的?"
翻看本届赛事的技术统计,中国队在主动失误控制上始终是硬伤。打意大利送出去28分,对比利时又白送22分,活像在搞慈善赛。这些失误里起码三成能靠及时换人避免,可咱们的临场调整总比对手慢半拍。有排球博主调侃:"看袁指导叫暂停的时机,还以为他手表有时差。"
要说这场胜利的最大功臣,还真得给姑娘们记头功。特别是局末那波"疯狗式"反扑,把比利时队员都打懵了。电视转播捕捉到有趣画面:当中国队追到24平时,对方教练气得直扯头发,咱们的教练席却还在"淡定围观"。这反差萌把网友都逗乐了:"不知道的还以为比利时才是袁指导的主队呢!"
资深体育评论员点出要害:青年赛事本就是练兵的舞台。像塞尔维亚教练就大胆轮换,十二人名单里有十人都有稳定出场时间。反观咱们,总抱着"七八人打天下"的老黄历。要知道年轻球员就像新茶,不多泡几遍怎么知道哪片能出香?现在倒好,把好苗子要么捂馊了,要么累蔫了,这算哪门子培养之道?
更值得玩味的是赛后发布会。记者问及换人策略时,袁指导搬出"锻炼队伍"的万金油说法。可台下记者们互相使眼色的样子,活像听了段漏洞百出的单口相声。有同行私下吐槽:"这套说辞我都能背了,上次输球说是交学费,这次赢球又成练兵,横竖都让他说圆了。"
回看整场比赛的转折点,恰恰是袁指导"放手不管"的那段。当姑娘们自发组织防守反击时,场上流畅度反而上来了。这个细节被排球专家反复提及:"有时候过度指挥反而捆住手脚,但前提是你得先教会队员游泳再松手啊!"眼下这支青年军,倒像是被扔进深水区自生自灭的旱鸭子。
社交媒体上流传着段子:如果把教练席比作汽车驾驶座,袁指导这车开得既不敢踩油门又舍不得刹车,活像挂着空挡溜下坡。倒是姑娘们个个化身"人力推车夫",愣是靠蛮力把车推上了山。这比喻虽然损了点,可点赞转发量说明了一切。
场馆里的保洁大妈都看出门道:"那穿红球衣的闺女(李一依)后来腿都打晃了,教练咋还让她撑全场?我们扫地的都知道,拖把没劲了就得换新的。"您听听,连场边工作人员都懂的道理,专业教练反倒犯了迷糊,这事儿搁哪儿说理去?
不过话说回来,竞技体育从来都是结果论英雄。现在小组出线形势还算乐观,袁指导的"佛系指挥"或许另有深意?只是苦了看球的观众,每场比赛都得备好速效救心丸。要这么玩心跳下去,怕是中国女排还没冲出小组,球迷们先要冲进急诊室了。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股票加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